“孔德之容,惟道是从”(《二十一章》),道与德体用一源,顺应自然,没有私欲,先天而生,而仁、义、礼出自人为功利制作,后天而生,伤害人的自然天性,是对道、德的根本破坏,因此,就是那些制定仁、义、礼的所谓先知们,也不过是看到道的表面的虚华,没有见到实质,已经是愚昧的开始。所以,大丈夫必须抛弃浅薄虚华,采取敦厚笃实。
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
上德无为而无以为;下德无为而有以为。
上仁为之而无以为;上义为之而有以为。
上礼为之而莫之应,则攘臂而扔之。
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夫礼者,忠信之薄,而乱之首。
前识者,道之华,而愚之始。是以大丈夫处其厚(13)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故去彼取此(14)。
上德不德:上德的人顺应自然,不追求仁义之类品德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曰:“德者内也,得者外也。‘上德不德’,言其神不淫于外也。神不淫于外则身全,身全之谓得,得者得身也。凡德者,以无为集,以无欲成,以不思安,以不用固。为之欲之则德无舍,德无舍则不全;用之思之则不固,不固则无功。无功则生有德,生有德则无德。故曰‘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’。”
下德不失德:下德的人不失去仁义之类品德。